笔趣阁

笔趣阁>成都品茶联系方式 > 第一章突出重围(第1页)

第一章突出重围(第1页)

一、忧患

金嘉祥忧国忧民:

农民一路走来,听到的好话多,捡到的货少

2005年8月1,成都市委农工办,金嘉祥的办公室。

金嘉祥是我这次调研要见的第一个人。我想见他,不仅因为他shu悉情况,而且因为他直率诚坦。在成都政界,金嘉祥有“位卑未敢忘忧国”的口碑。只要是他认为该说的话、该做的事,他常常会“奋不顾”地去说、去做,而不顾及什么官场上的这个那个。我和他电话预约的时候,金嘉祥对我讲了他的想法。他说他今年五十多岁了,已是升官无望,他不想吹捧谁,也用不着吹捧谁,只想做点实在事,说点真心话。其实这正是我所希望的,我就怕听员官们大吹大擂歌功颂德。老金既然自称是个讲真话的,那就尽快见见。

一见,果然落落大方。

1954年出生的金嘉祥是大邑县人,从小生长在农村,生活在农村,可谓土生土长。他当过民办教师、公社部,当过邛崃、大邑两县县长,成都市的利、农牧两局局长,现在是成都市委市府政副秘书长,成都市农委(农工办)主任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办公室主任。农村的事情,是他最挂念的。前两天,资yang发生了链球菌疫情,损失惨重。成都市很担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,正像抗洪救灾一样严防死守,防止资yang的疫情向成都蔓延,金嘉祥的机手也就响个不停。金嘉祥对我说,对不起,儿的事情不能不管。我当然也不会介意儿优先。于是,他就一面照顾着他的“儿”一面和我“摆龙门阵”

“摆龙门阵”是我提出来的。一见面,我就和他“约法三章”:说真话,不说假话;说实话,不玩虚套;说人话,不打官腔。金嘉祥微微一笑,将我一军:那我说四川话行不行?我马上用四川话回答:没得问题。一听这话,金嘉祥就进了状态。他告诉我,自己原本是想研究哲学的,还考上了武汉大学哲学系,差一点成为我的校友。后来服从组织安排,没去上学,结果“误歧途”从了政。不过我看他虽然没上哲学系,说起话来却是逻辑严密思路清晰,讲起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工作,就更是头头是道。可见哲学也不一定要在课堂上学“歧途”反倒可能是“正途”更何况,金嘉祥毕竟是从基层、从农村成长起来的部,说到“三农”(农村、农民、农业),感情真切而真诚。

我问金嘉祥,你这个农家弟子,虽然跳了“农门”可是跳来跳去,还是没跳出如来佛的手掌心,当官也只能当“农官”你看你,职务换了不少,部门也换了不少,却没有一个不是和农村、农民、农业打jiao道的。你不觉得委屈?

金嘉祥说,委屈啥子呢?农民又不低人一等,农业也总要有人管嘛!我们这个家国,是个农业大国,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。“民以食为天”嘛!手中有粮,心中才不慌。要不然,新一届央中导领集体会把“三农”问题当做全dang2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?

我说,那好,你看“三农”到底是不是问题?

金嘉祥说,当然是问题。不但是问题,而且好像是步了一种怪圈,剪不断、理还luan。在“三农”上,我们dang2,我们府政,我们的导领人,下了很多工夫,发了很多讲话,但农村始终相对贫困,农民还是相对那么苦,农业上的问题相对还是那么多,可以说是按下葫芦起了瓢,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。刚刚粉碎“四人帮”那阵子,农村的情况真是惨不忍睹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,实行“大包”把农民从不切实际的、超越了现阶段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,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xing。再加上连续几年出台一号文件,理顺了农民和市民、农村和城市的一些基本关系,使农业得到了长的发展,给农村带来了初步的繁荣,让农民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,这些都是事实。

我说,当然是事实。这是有目共睹的。

金嘉祥说,是啊!所以当时很多人都认为,这下子“三农”问题可算是彻底解决了,农村可是富裕了。于是,随着时间的推移,各种政策又变着花样出台,在农民头上“摸”也在农民包包头(钱包里)“摸”各种税费、摊派,都出来了。什么“民人学校民人建”、“民人jiao通民人办”一切都是民人,结果一切都是摊派,农民又陷了不堪重负的境地。

我说,啊,好了伤疤忘了痛。

金嘉祥笑笑说,也不完全是这个,也还有体制上的问题。当时那个“双层经营体制”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接的时候,也是有矛盾的。简单地说,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。结果,农民增产不增收,甚至减产减收。

我说,这个时候,城市可是发展了。

金嘉祥说,问题就在这里。城市年年在发展,城里人的收年年在增加,农村却停滞不前,或者发展缓慢。这样一来,两下里差距就拉大了。改开放之初,城乡消费比例还是比较合理的,到了2003年,就变成了3。2∶1。城里人包包头(钱包里)有3。2元钱,农村老百姓只有1元钱,还是凑起来的,咋个平衡嘛!何况还有教育问题、医疗问题、社会保障问题。可以说,农民成整块地没能跟上经济社会的发展。

说到这里,金嘉祥不无感慨。他说,这是不公平的。我们这个dang2,我们这个家国,打江山靠的是农民,新国中成立以来推动国中发展首先破题的还是农民。走合作化道路,是农民带的头;土地承包、推行改,也是农民带的头;“一化三改造”首先“化”的还是农民。但是,工业发展了,社会前进了,国力增強了,城乡差距反而越来越大。农民无怨无悔地跟着我们dang2走,dang2说咋着就咋着,啥子事情都带头,可是一路走来,自己的经济平、政治待遇,甚至国民待遇与城里人的反差越来越大,你让农民咋个想得通嘛!

我同意,是想不通。

金嘉祥接着说,农村里头,做基层工作的部也想不通。所以现在农民的失落感越来越大,农村部的不平衡感也越来越大。这是很烦的,甚至是很危险的。就说消费比例,按照际国惯例,城乡差距超过3∶1,社会问题就来了,我们却是3。2∶1,你说危险不危险?

我问,这个问题,难道没人想过?

金嘉祥说,当然有人想。应该说,dang2和府政从总体上是关心农村的。每年年初出台的一号文件,讲的都是“三农”问题。导领讲话,也都要強调“三农”问题。发下来的文件、讲话、通知,不晓得有好多,摞起来硬是好一堆,但是农民捡到的“货”还是少,似乎真让人感到有点困惑。

我问,你说的“货”是什么?

金嘉祥说,过去的一号文件,主要解决的是农村的机制,解决的是生产关系,现在就试图要解决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,进一步提农村经济平、生活平、居住条件。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国民待遇问题。农民没有完全享受国民待遇,这是“三农”当中一个很深层次的问题。我们的宪法作了明确的表述,农民是民人的范畴。但是,农民在权益上是没有完全享受国民待遇的。比如,城市要招公务员,你是农村户口就没有资格;城市要招工,你是农村户口就不行;你是农村户口就不能在成都市和其他大城市立或者长期生存;城市有医保、社保,可以享受好的教育,农村就不行。农村好处不多,税费倒不少。很长一段时间,全世界只有少数家国在征收农民的农业税,国中就是其中之一。这是没有道理的!工人做工同样使用的是国有资产,但工人不上税,凭啥子农民就要上税?当然这个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,可是其他问题照样存在,不解决确实不行。

这就说到gen本上了。也就是说“三农”问题,有经济问题,有社会问题,有文化问题,有体制问题,但最重要的还是公民权益问题。一个家国,一个府政,以及这个家国的宪法和这个府政的行政,都必须保护公民的权益。只有做到了这一点,这个家国才是现代化的,这个府政才是主民的。公民权益的直接表现就是国民待遇。国民待遇对等,才能体现公民人格平等和发展机遇均等。我们是一个发展国中家,现在还不可能做到城市和农村发展均衡,市民和农民收一样,也没有必要都扯平了。总要有人先富起来,也总要有地区先发展,这样才能让所有的人都富裕,所有的地区都发展。但这并不等于国民待遇也该两样。给予农民和市民同等国民待遇,是不需要花钱的,为什么就做不到?

金嘉祥认为gen子就在计划经济年代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,而打破这一体制xing障碍的唯一途径,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,推进城乡一体化。只有城乡一体化了,城市和农村之间消除了割裂和对立,没有隔阂和障碍,农村才能富裕起来,农业才能兴盛起来,农民也才能享受到和市民同等的国民待遇,享受到现代文明。

原来如此!成都市的部把问题想得这么深,他们的思路就应该是清晰的,他们的做法也应该是可行的。于是,接下来,金嘉祥就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地向我讲述了成都的想法和做法。这些想法和做法,集中起来就是“六句话”、“三大重点工程”和“三个集中”

“六句话”是:

以县城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为重点;

以规划为龙头和基础;

以产业发展为支撑;

以形成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机制为关键;

以政策配套为保障;

以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为着眼点和落脚点。

“三大重点工程”是:

农业产业化经营;

农村扶贫开发工作;

农村发展环境建设。

“三个集中”是:

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;

农用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;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波西米亚楼  严歌苓其人其文  烈士遗孀重生了  非洲札记  本色陈冲  读城记  白蛇  鬼友拉拉手  我是谁?究极无敌琪亚娜!  鸣人只想做死神  高手下山,从复仇开始!  这个神君正得发邪  带着女总裁荒岛求生的日子  守护与救赎与牺牲  太平洋探戈  苓茏心语  帝国的惆怅  少女小渔  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  大话方言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