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塞绝言路。
只是李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上书反对,李景粗略地数了数奏折,反对出兵的竟然有二百多人。要知道京里的官员一共才多少人?显然,很多低级官员也上书反对出兵吕宋。而且李景还发现,京里退休的那些官员和一些国子监的学子们也联名上书反对出兵。
看到这么多人上书,李景知道想像上次那样把众人打发掉怕是不大容易。
翻看着诸臣的奏折,李景琢磨着如何说服这些人,不过看了四五本之后,李景便觉得脑袋一阵胀痛。
只见奏折里面引经据典,从尧舜禹汤说到秦皇汉武,从唐宗宋祖说到本朝太祖成祖,满篇不是引用圣人之言,便是孔子曰,孟子云,很多典故李景都不知道出处,有些语句甚至都看不懂,把李景看的一个脑袋有好几个大。
现在李景终于明白为什么明朝的皇帝爱对大臣们施行廷杖了,这帮人实在是欠揍。
明明是正常的议政议事,偏偏啰累啰嗦的说这些废话,有绞尽脑汁引经据典的时间,早把事情说明白了。
将奏折合上,李景沉思了一会儿,对身后的年轻人道:“帮我筛选一下奏折,三千言以上的单独列出来,几百字以下的也单独列出来。”
两百多本奏折,自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看完的,实际上,在看过了几本奏折以后,李景便知这些奏折大都是言不及义,越是字数多,越不知这些人说的是什么意思。对这样满篇都是废话的奏折,李景当然没兴趣继续看下去。
“是!大帅。”那年轻人忙道。
这个年轻人叫苏衡,字平之,是李景的内府书办处书办,属于张同敞和文青的下属,张同敞和文青在江苏办差,李景见他做事认真勤勉,便让他接替了文青的位置担任自己的随身书办。
看到张同敞和文青在李景身边不足两年便开始独当一面,苏衡心中自是一片火热。数月来,每日用心领悟李景的心思,做事小心谨慎,比文青当初还有过之。
苏衡平时做的就是文字方面的差事,一本奏折有多少字,粗略翻看一下便能估算个差不多,二百多本奏折很快便被苏衡拣选完毕:“大帅,都拣选出来了,这几本都是三千字以上的,其中有两本快有近万字了。这几本是只有几百字的,剩下的都是一千字到三千字之间,这样的奏折最多。”
“还有近万字的?好家伙,都说了些什么啊,能写这么多字出来?”李景惊道:“你看一下,这两本奏折是谁上的,再看看里面什么内容。”
“这个,晚生看奏折好像不大妥当吧?”苏衡忙道。
李景摆摆手:“没事儿,让你看你就看。你看这两本,我看这几本字数少的。”
“是,多谢大帅抬举。”苏衡忙道。
李景笑了笑:“等你看完这两本奏折,就知道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。”
苏衡闻言一时不明所以,不过等苏衡看完以后便知道李景说的是什么意思了。
这时李景早已看完那几本几百字的奏折,正笑吟吟地看着苏衡皱眉看那两本奏折。
见李景笑吟吟地看着自己,苏衡苦笑了一下道:“大帅,恕学生愚钝,这两本奏折学生没明白他想表达什么意思。”
李景笑了笑道:“平之,你可是进士出身,翰林院侍读,连你都看不懂这两本奏折的意思?”
“里面的典故学生倒是知道,学生只是不明白这两人想说什么。”苏衡忙道。
李景点点头:“这两本奏折是谁上的?”
苏衡忙道:“一个是通政司参议孙墨林,一个是礼部员外郎邓世增。”
“哦?通政司和礼部的?”李景微微点了点头。
想了想李景说道:“平之,你让人通知诸臣明日朝会,上奏折的这些人全部都要参加。这个孙墨林和邓世增让他俩来时多喝点水。”
苏衡闻言怔了一下,随即出门通知诸臣明日朝会。
待苏衡传完令,李景命侍卫捧着奏折进宫。李景要对吕宋用兵的消息朱由检自然知道,也知道朝中很多大臣反对对吕宋的西班牙人用兵。不过年前跟李景吃饭时,被李景隐晦地提点过以后,朱由检便很少过问政事,也很少跟臣子交集。朱由检很清楚,要是再出现上次那样的事情,李景恐怕就不会放纵自己了。接到李景进宫的消息,朱由检吃了一惊,不知李景是不是要利用自己对付那些反对的大臣,一时间竟有些不知所措。
【嘿,想免费读此书?快关注微信:和阅读】